(一)基本情况
广西分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东部仙葫大道中123号,一期工程用地面积90亩,总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2.3亿元,2016年4月开始投入使用。一期建设包括综合教学楼、瑞德楼、学员公寓、体育馆及教工楼,可同时培训学员约380人。其中综合教学楼15257平方米,主要承担教学功能,设有模拟教学(模拟法庭、模拟未检办案室、模拟接访室等)、实训教学(智能实训室、小型研讨教室等),多媒体教学(涉密内网电教室、互联网电教室)等各类教学场所。瑞德楼19683平方米,主要承担会议、餐饮、住宿功能,设有多功能会议室、同声传译会议室、学员餐厅等各种设施。体育馆3179平方米,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综合健身房等各类运动区域。
广西分院目前设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教务部、教研部、《公诉人》编辑部、培训保障部、财务部。目前学院在编教职工共23人,其中政法专项编4人,事业编19人;有副教授3人,讲师5人、助教1人;博士1人,硕士8人。领导岗位设1正3副,各部门均设1名负责人。今年3月,根据自治区检察院党组的要求,《公诉人》编辑部(原由自治区检察院宣传处管理)今年划归广西分院管理。
(二)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广西分院现址于2016年4月试运行,每年培训规模约60期5000多人次。培训的班次主要有广西年度检察教育培训计划内的培训,广西各市检察机关及基层院的委托培训,高检院、国家检察官学院交办的各类培训及外省委托的培训。近两年来,每年广西年度计划培训约30多期3000多人次,广西各市、县(区)检察院委托培训约10期800人次,高检院、国家检察官学院交办的各类培训约6期800人次,外省委托培训约8期500人次。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中,新录用人员培训、领导素能培训、各业务条线岗位技能培训及公文、信息、保密等常规班次占70%,女干部培训、专项业务特色培训、少数民族地区业务骨干培训、后备师资培训等特色班次占30%。
与此同时,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东盟成员国检察官交流培训基地自成立以来已举办6期东盟国家高级检察官研修班。其中,2017年为越南、老挝和柬埔寨检察机关成功举办了3期共34人的高级检察官研修班,2018年计划为菲律宾、泰国、印尼、越南培训4期高级检察官。在已举办的各期研修班中,东盟国家检察机关都非常重视,柬埔寨和菲律宾的团长都是由相应国家最高检察机关的副总检察长担任,有2期由该国最高检察机关的厅长任团长,1期(老挝班)由该国的省级检察院检察长任团长,成员基本都是相关国家最高检察机关检察官和地区或省检察机关的检察长或检察官,也有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层次比较高。
(三)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广西检察机关的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由自治区检察院干部教育培训处、广西分院及各相关业务部门共同研究,报院党组通过后执行。分院在落实年度培训计划时,重视培训需求调研,根据培训需求调研设计教学计划及培训班课程,坚持做到以学员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突显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主要采取晚上问卷调查、座谈了解、内网咨询、征询业务部门意见等方式,全面掌握组织需要、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按照“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制定教学计划,设计培训课程,更新培训内容,尽可能根据实际需求和学习兴趣选定培训课程,以保证课程设置的吸引力。近两年来,培训班的课程60%为专业素能课程,20%为政治理论课程,15%为通用素能课程(如保密、公文、信息、调研、宣传等),5%为其他技能课程(如礼仪、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心理健康、突发救治、保健等)。
广西分院积极探索“专题教学、案例教学、实训教学、模拟教学、体验教学有机结合”的多样式教育培训模式。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授课内容,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贴近学员工作学习的教学环节,强化对分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享互动、分析点评各个教学环节的引导和把控,突出学员的参与和体验,注重时间和内容的分配与均衡。加强课堂“学---练---评”的层次性,注重针对性学习、实战性演练和精准点评的学习推进过程,强调教师画龙点睛式的精准点评进行纠偏和提升。
(四)特色基地建设
自2017年11月被确立为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检察业务特色培训基地以来,广西分院充分发挥特色基地作用,积极开展刑事检察业务特色培训,9个月来共举办刑事检察业务培训15期培训检察人员1339人次,包括全区业务培训、市级院业务培训及外省委托的业务培训。在刑事检察业务培训中,广西分院大多采用主题研讨、角色扮演、模拟演练等实训教学方法进行培训教学。如为南宁、崇左、防城港、揭阳四市共同举办的公诉业务实训班中,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余课程均采用实训方式进行,突出学员岗位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培训效果得到四地学员的高度评价。
(五)精品课程建设
广西分院精品课程建设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参加全国精品课程评选活动,通过精品课程培育带动课程质量的提升。全国检察教育培训精品课程评比活动由广西分院与自治区检察院干部教育培训处共同推进,课程的培育与制作工作主要由分院负责。前三批全国检察教育培训精品课程评比中广西共报送11门课程参加评选,其中有6门课程获评全国检察教育培训精品课程,5门课程获评全国检察教育培训精品提名课程。去年广西报送9门课程参加第四批全国精品课程评选。通过参加全国精品评选活动。促进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发精品课程,共同研究提高讲课质量和技巧,不断提高广西的教育培训水平。二是开展广西精品课程评选活动。2017年广西开展了首届检察教育培训精品课程评选活动,通过申报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和专业复合等环节,共评出6门精品课程,10门优秀课程。
(六)校园智能化建设
广西分院一期校园智能化建设已完成了基础综合布线系统、“一卡通”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数字会议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同录系统、模拟教学系统等14个只能系统的建设与整合,建立了互联网、设备网、教学网和涉密网四网互撑又相互独立的网络系统。“智慧校园”基础建设完成后,广西分院遵循“以用促建”“以建带用”的方针,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培训各项工作的应用。
一是促进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目前的教学系统具备支持多点同时录制,可以实现教室内老师、学生视频、音频和计算机动态屏幕内容同步录制、直播等功能,可全面记录教学实况,并即时生成多媒体教学课件;模拟系统具备模拟审讯、庭审、接访等实战教学功能,可实现实战演练、现场观摩、实时录制、同步分享的功能;实训系统具备小组研讨、研讨成果的实时展现、教师对学员研讨成果的实时点评等功能。智能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极大地发挥了对教学的配合和辅助作用,推动了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广泛采用和实际效果。据统计,目前广西分院举办的培训班中模拟教学、实训教学、研讨教学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在新录用人员培训班、初任检察官培训班以及一些业务技能专项培训班中已由过去的30%提高到50%。学员训后问卷调查显示,学员对培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价也大大提高。
二是促进学员管理更加严格规范。过去对学员的管理更多的是依靠人工管理,比如统计学员的出勤情况,靠班主任点名,监督学员晚上按时到校,靠教师到宿舍价差或电话抽查,等等。传统的管理,存在耗时、耗力,不够客观、不能实时汇总公布等弊端。“智慧校园”建成,极大地提高了广西分院对学员的管理时效。如“一卡通”系统中,包含了门禁系统、考勤系统、消费系统、电梯控制系统、访客管理系统,同时实现与图书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对接,所有系统采用同一数据库,可以实现数据库的统一集中管理,各个客户端软件的各种信息保存到一个数据库中,实现了“一卡通”系统“数据集中、信息共享”。学员进行校园后,凭借“一卡通”系统,可以实现培训、阅览、住宿、就餐、消费等多种功能。由过去对学员日常的培训信息、考勤、住宿、餐饮等人工管理转变为智能化管理,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管理起来更严格、更规范、更科学、更便捷。
三是促进后勤保障能力的提高。“智慧校园”建设使用后,实现了对广西分院日常后后勤保障工作的统一协调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成效、压缩了管理的成本、减少了管理人员的投入。如运用“一卡通”系统中的门禁系统,对校园各个区域的出入进行管理,实现统一权限管理,提高安全性;运用安防监控和电子巡更系统,对校园的安全进行有效管控,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还减少了保安人员的数量;运用酒管系统中的财务系统,与“一卡通”系统相结合,对校园内的消费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减小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财务工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